事奉
瀏覽關鍵字
電競牧養成為近來爭相熱論的課題,不少人將之與體育事工比較,以此作為電競是牧養職事的理據。乍看之下,體育事工已是主流的青少年牧養平台,但又是否果真得到廣泛教會的肯定與接納?抑或這其實仍流於小眾事工,只是一小撮熱血平信徒之奮鬥掙扎夢? 事實上,不少人對體育事工的印象可能仍停留於「打下波,玩下啫」,因此當練波與主日學不幸地發生於同一時段,… 詳閱
(本文初刊於《時代論壇》1588期) 大學畢業以來,我一直都在基督教機構工作。也許是商界職場太殘酷,時不時就會有人探路,問我「福音機構好唔好做」。他們幻想一班基督徒,為了信仰,天天在一起,貢獻一己恩賜才幹,是何等的「在地若天」;但我通常都是一窩冷水照頭淋,及早撲滅他們的美好假像。 其實道理很簡單。你與教會的弟兄姊妹之間,曾否有過爭吵?當你… 詳閱
「佛系」一詞席捲全城,改圖層出不窮,成為近月流行用語。觀乎一眾改圖,不難發現「佛系」這修辭的兩種意涵,一是以嬉笑怒罵的方式去表達對世情的嘲諷、荒誕及不滿等,另一則是道出對現實的無奈,猶如訴說著這些現實已成「佛道」而無力改變。「佛系」彷彿就是另一新興的負面形容詞,但後現代詮釋學告訴我們,意義並非固定,而是充滿詮釋空間,因此「佛系」亦… 詳閱
「事奉無分大小,大家都是同心事奉主!」當大家正討論該擔當甚麼事奉崗位時,往往就會有人拋出這句「真理」,彷彿提醒大家不同事奉崗位其實都是一樣,不用分那麼細,最重要是同心事奉神。事實上,這句「世界級」道理往往不攻自破,假若所有事奉崗位都一樣,那麼又為何要分這些崗位呢?置於現實場境,大家當然心知肚明地知道不同崗位確有大小之分,皆因職責不… 詳閱
Pokémon GO 在全球引來一股熱潮,人人都手捧一部手機去「捉精靈」。身邊的朋友都在熱烈討論什麼「攻略」和什麼地方是精靈出沒最多的地方。於是一天我忽發奇想:這股熱潮會否發展到,有一天我們可以在教會開「攻略班」,教人怎樣玩 Pokémon GO 呢? 這個想法似乎太荒誕。畢竟 Pokémon GO 和信仰表面上毫無關係 1,就算要辦個「攻略班」,又如何可以在教會舉辦呢? 如果你… 詳閱
上文討論了掙扎和成長之間的關係:沒有掙扎,就沒有成長。上文在結尾時留下了一條問題:若掙扎對成長是這麼的重要,我們當然期望教會會鼓勵信徒去懷疑和去掙扎,但為何實情卻非如此呢?教會為何視掙扎為信心不足的表現,又為何沒有給予信徒掙扎的空間呢? 今天教會明白信徒的掙扎嗎? 若不相信,又為何掙扎 我覺得教會對掙扎的其中一個最大的誤解,就是認為掙… 詳閱
2016年的香港渣打馬拉松,在風雨中順利完成,也在這風雨中,完成了我「第三隻馬」。 今年雖然天氣奇差,濕度接近98%,更在途中多次大雨,弄至全身濕透。原本以為能「完成」已達標,然而,完全出乎意料,今年竟是最「成功」的一次: 完成時間竟然比上一年還要快五分鐘有多,繼續可以得到「進步獎」 全程沒有停下來,即使是在最「恐怖」的西隧上斜位,還能「跑住上… 詳閱
前言 有關「信與不信」這議題,在網上繼續熾熱地討論,不論是衛道者或反對者,其中夾雜著很多對基督信仰的偏見。筆者有以下觀察: 林後六14因著其出現在大宗派的紀律手冊,而繼續成為針對的目標經文。 教會內男女失衡,姊妹很有可能要獨身:「信耶穌,得獨身」。 聖經從來沒有明文禁止「信與不信」的通婚,教會的教導無理。 教會曲解經文,傷害不少信徒及他們的… 詳閱
食飯跟朋友講起一個問題:事奉該收錢嗎? 對方是一位專業的音樂老師,教會邀請他到教會開樂器班,但一開始後卻發覺教會像他一樣資歷的老師寥寥可數,事工一開展之後,沒有停下來的可能,因為不大可能找到繼任人維持樂器班運作,他一旦離開,或有其他事奉方向,即表示樂器班要結束。支撐了一段不短的時間後,勉強找到有心人接手。他有一個問題,教會為甚麼就不… 詳閱
十九八七... | Beyond | Charles Taylor | chiastic structure | creation care | Enuma Elish | Marduk | 以利亞 | 公民抗命 | 列王紀上 | 創世神話 | 創世記 | 勇闖新世界 | 受造世界 | 吳宗文 | 基督信仰 | 巴比倫 | 敘事神學 | 教會牧養 | 新約 | 歌唱革命 | 正義論 | 洛克 | 環保 | 環境 | 生態 | 石頭記 | 社會契約論 | 社會時事 | 社會科學 | 簡單 | 約瑟 | 羅爾斯 | 耶50:2 | 聖經考古 | 自然保育 | 自然狀態 | 複雜 | 論斷 | 近東開闢史詩 | 達明一派 | 霍布斯 | 香港教會 | 馬可福音 | 馬獨克
贊助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