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一逛書展,又入了一手貨
今年的基督教聯合書展,正在舉行中。我初初入行做編採工作,第一個活報報道job,就是關於這個書展。當時互聯網只像電報系統,數碼相機連影都未見,剛大學畢業入職的老師月薪有$12,000,而我就拿着$6,000月薪,捧着Nikon FM2,自掏腰包拍攝活動相,寫報道。
有沒有書想買都好,我通常都會抽空去看看,既是探望同業友人,也是看看其他人在做、在關心什麼。這書展是基督教事工的大觀園,走一圈,你就會感受到這段日子教會的狀況,時而奮進,時而鬱悶。
這一年,有幾本書都值得留意看看。
宗教教育中心,今年香港書展開始,到今次基聯展,以「新探索」為書名,翻譯出版了N. T. Wright的幾本小書:《耶穌新探索》(Simply Jesus)、《福音新探索》(Simply Good News)、《聖經新探索》(Surprised by Scripture)。這幾本書可說是他幾部大部頭的簡化普及版,對於怎樣把當前的學術研究化成一般信徒可以理解的內容,他做了很好的示範。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這兩年出版的「聖經與當代世界系列」相當不錯,今次書展出到第三本,是Walter Brueggemann的《安息有時:重尋安息真義,抗衡當代文化!》(Sabbbath as Resistance)。Brueggemann的《先知式的想像》,是蘇恩佩時代要求當時的編輯最好讀一讀(抑或必須要讀?)的一本經典,重手批評維穩的所羅門政權,深思摩西曠野道路的平安。《安息有時》對社會文化的批評同樣重手,抄一段看看就能感受得到。
//我在這本小書所採納的主題,來自馬太福音十一章所載耶穌的教導,是一段為人熟知的話。在這段經文中,耶穌將當時社會「沉重的軛」與自己那「容易的軛」加以對比(29-30節)。那沉重的軛所指的,是祂身邊的聽眾熟知的事物,或許是指羅馬對人民的轄制和帝國嚴苛的賦税,無休止地向人民徵收税項,以支持帝國在軍事上的冒險主義(adventurism)。同樣有可能的是,這軛是指建制宗教訂下了嚴厲的要求,以致許多人都未能達到標準。不管是帝國或與其勾結的宗教,還是要求人民默默依從的行為規範,肯定都是沉重的。耶穌卻致力對抗這樣的軛,並為人提供另類選擇,而這另類選擇就是活出門徒生活。因此在本書,門徒生活所涉及的,或許就是愛上帝和愛鄰舍,並當我們面對現今這個由經濟主導的世界——其中充滿要我們「有所作為」的命令——在「達成預定目標」以外,積極主動實踐我們的另類選擇。//
上面這些翻譯書,雖然都是好書,但培養華文作者回應本地處境,是本地出版社不可忽略的地方。德慧出版了蔡定邦的《惟有你是王──以賽亞書與現代華人》,扣連不同地方華人社會的狀況;基道就趁宗教改革500周年出版了羅秉祥的《教會異見生還者?──路德改教30問》,還有袁天佑牧師充滿處境氣息的講道結集《走進時代的信仰》,為本地出版默默耕耘。
至於突破,由於對象為一般讀者,花在基聯展的氣力相對較少,但今年也出版了《我在乎吃喝──餐桌上的信仰實踐》,從日用飲食的角度思考信仰,思念沒有飽飯吃的社羣、記錄社會行動者如何在飲食上與人相連、從信仰視角批判資本主義下的飲食常規。
呀,還有《耶教能人》,這幾年都有幫他們供稿。總編「金正恩肢體」這一年壓力很大,我自己又忙到爆燈,一年前上一期出完之後幾近「熄爐歸主」。可幸今期終於出到,我除了又譯了一篇馬可福音講班頂心杉門徒之外,原來還有一篇2016年的短訪,回應了當時學生自殺的狀況。至於今期封面嘛,實在不是重點,重點在封底,編輯傳給我看時,我在街上笑了出聲。
書好不好賣是一件事,我關心的倒是教會羣體會不會閱讀、會讀些什麼。如果不閱讀,信仰羣體所孕育出來的那種淺薄,是一場災難。希望這些書有更多人去讀,讓我們的愛心,可以隨着知識見識而增長,讓智慧在閱讀、思考和實踐中沉澱。
留下回應
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 閱讀者
Willis Wu
漫長的工作佔據了生活大部份的空間,也教我們變得難以感受閱讀的樂趣。那怕你是一位每星期也要預備講章的牧者,也未必擁有恆常閱讀的習慣。 昨天相約一位大學朋友午膳,閒談時說起各自的閱讀習慣。朋友… 詳閱
- 佛系改革家
傘城網上教會 Umbrella City Cyberchurch
時代轉了,人的生活水平與知識提升了,信徒對社會的關注度提升,又加上海量的報告與分享論及流失青年,堂會希望以「改變」來回應眼前的問題。 「改變」一詞讓人期待,讓人憧憬,讓人興奮。新一代年輕有… 詳閱
- 不要論斷?「論斷」新觀:從「感謝神」事件讀入。。
Peter Koo
1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2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3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4 你自己眼中有… 詳閱
- 【舊事重題】《無痛失戀》personal identity 的問題 四、
Daniel Tang
兩個南轅北轍的人,由相遇致互生情愫,由愛情變成感情。由感情到被生活瑣事磨損耗乾,再成陌路。這是塵世中再平凡不過的故事。人生活得久了,總會留下不少遺憾。多少失去了的人棘痛着我們的心靈,多少… 詳閱
- 「後繼一族」振作吧!
編輯同工
[本文蒙作者允許轉載] 近年,因著迎接繼任浪潮,教會急於部署尋覓接班人,各宗派陸續於內部作出調查,了解教牧人員於未來五至十年的退休情況,制定對策。 無疑,選拔繼任人是管理層的重要職責,年屆57… 詳閱
- 信仰使乜解,有feel就大哂!
譚力恆
「感覺先決」的信仰 暑期臨近,各大教會及福音機構都密鑼緊鼓地籌備夏令活動,各大營會、奮興會、佈道會、音樂會都如箭在弦,振奮人心的歷奇活動、感人肺腑的音樂和信息、畢生難忘的夜話和獨處、最是窩… 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