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走進閱讀的盒子(二) ─ 從閱讀到寫作的邂逅
上文談到有關閱讀的偶遇,本文接續分享閱讀至於寫作的歷程。
因著啟蒙老師的啟發,筆者學習「思考」,當時閱讀的書本大多與「思考」或理論有關,我認為閱讀就是閱讀作者的思考模式,學習作者的方法論。因此,筆者選擇了神學和哲學的書本;《形而上學》、《會遇系統神學》等,但看了根本不明白,唯有多看幾次和死背,以學校的讀書方法去處理,可是由於我沒根基,書本中的大部分學術名詞都不解,而每個名詞又可以引伸另一本書,例如「唯名、唯實和唯心」這些怪物,再加上古今的神學家和哲學家,真的「咀嚼」不下。但筆者沒有氣餒,反感興奮,越難就越想征服它,於是筆者除了閱讀外,踏上晚間進修神學之路;第二科就是報讀余達心博士的「系統神學」,還記得上課時同學大都睡覺,我卻激動興奮。我在想一個人怎能如此聰明,可以這樣通透,貫穿整個神學框架。對於當時的我,最深刻印象是十架神學,神學的起步,由上而下,下而上,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等,成為當時我終日思想的東西。
筆者第一次真正與信仰有關的寫作就是系統神學的功課,題目是:在多元信仰下如何表達唯獨基督的信念(到今天仍保存手寫本作記念)。這次寫作讓我明白到閱讀的力量。原來不知不覺間從閱讀中學習了作者們的進路、分段和起承轉合,更重要是豐富了我的用語和表達;使用一個合適的詞語,能活化整篇文章,精煉的句子,可以令讀者整生共鳴。論到「詞語」,除了閱讀理論書籍能富化我的詞彙和用語,感性和感受的書本提供我表達感受的方便,李順長牧師一系列書籍,值得一看,雖然有點噁心,但卻學習到一些較少用而又直接的詞句,此等體會打開了文字和文學的門,可以竊探內中的精蘊,加上對聖經的詮釋時涉及文體,我學習欣賞文字工作者的使命,也希望能略盡綿力,參與其中。自此,我愛上了寫作;這個有趣的東西,透過它把不同空間的人連接在一起,彼此分享,互相交流學習。寫作已成為我生命一分、生活一節、生存一隅,一方面能有效整理我心中所想所思,記錄生活歷程,另一方面寫作較有效表達我的感受,比言說更有效益。
筆者初期寫作的主要原因是功課,後來愛上了思考和寫作,於是會自行想一些題目來寫作,也會把生活想像和生活記錄在facebook分享,之後有幸在信仰百川分享,切磋交流,有時也會在時代論壇投稿分享,而近來有機構邀請我為其刊物分享文章,這些都是對文字工作者的認同和支持,從筆者的閱讀到寫作歷程,顯出寫作影響到更多人嘗試寫作,推動著一個文字運動,讓文字這個載體繼續承載更多人和事,見證著上主活在人的歷史中。
誰走進閱讀的機關 系列
- 誰走進閱讀的機關(一)
- 誰走進閱讀的盒子(二) ─ 從閱讀到寫作的邂逅
留下回應
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 牧師這種職位
馬斯特
「牧師」究竟是一個頭銜、職位、召命、還是恩賜? 身為基督徒對於按牧當然並不陌生,也清楚在現實中,蒙召作全職事奉的,有傳道人及牧師之分,初入職者通稱傳道,捱三五七年,方能按牧成為牧師。華人教… 詳閱
- 不可匆忙按牧
胡志偉
引言 「不要匆匆忙忙地替別人按手,也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潔。」(提前五22,《新譯本》) 華人教會對「按牧」理解不一,尤其是獨立堂會,因而「按牧」一事處理不當,帶來對堂會與教牧的… 詳閱
- 貴圈真亂 — 談教內牧者假資歷的問題
馬斯特
去年本來想去《辨識A貨教師》的講座,因事忙缺席,看到基督教週報及時代論壇的報導,特別在基督教週報的報導《辨識A貨教師講座 仿冒牧者尋求認受》當中開了名,我就不諱名了。三位被認為是A貨的人物,分… 詳閱
- 香港信徒可以如何開始思考後真相文化
張國棟
這兩天在臉書裡看著一些人粗淺地講後真相時代和香港教會,我感到嘆息,特別是,用「大家要努力求真」來回應後真相時代,根本就無視其中的文化結構問題。想了想,不如寫一篇短文分享這個想法,或許對讀… 詳閱
- 兩年半按牧是怎樣發生的?
陳重鈞
前一星期和陳韋安博士茶聚談起教會,他問我對林國璋牧師一事的看法。我只溫柔回答:只對事,不對人。 這件按牧的事也一樣。先利申。 一件事,事緣是背後四件「似乎」的想像。 1. 某間網絡教會努力讓自己… 詳閱
- 當你失去平安時 (黃嘉漢牧師)
城滙網台 Urban Voice
特別多謝黃嘉漢牧師為城滙網台錄製”當你……”信息系列。 黃嘉漢(Tony Wong)畢業於多倫多Tyndale Seminary & University College,道學碩士-主修基督教教育事工(M.Div – Major in Educational Ministry),… 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