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歴史的濶度與深度
前言:「行動決定身份。」黎明(中大社會學教授)
一月十五日(星期一),中神德雲道校舍G01課室,楊鍚鏘牧師帶領我們一班舊生思考耶利米書29:1-14。
經文提到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在被擄的地方(巴比倫)搭建房屋,生兒育女,先知一早就講明,被擄的年期是七十年,意即收到這封信的人,大部分都會客死異鄉!有同學們好生奇怪,認為如此「屈服」「認命」「妥協」並不配合以色列人的身份………..
我有點不耐煩,覺得他們的問題膚淺!我說:「大家要學習尊重歷史的寛度與深度,香港亦同樣有一個約150年不甚光彩的colonial past,然而好幾代人,也不是日日夜夜盼望回歸祖國懷抱,而是在這個海棠葉的南陲小島搭建房屋,安身立命,種種歷史之偶合因素,這個borrowed time、borrowed place嚴重影響中國歴史挺進之軌跡,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武昌第一鎗頃刻席捲全國,香港功不可抹!香港曾經是一個革命基地。美國中情局之叛將Snowden也是選擇在香港爆料,隨後才潛逃到俄羅斯。
刻下香港,亦是唯一一個容許你可以公開悼念劉曉波的中國城市(sorry,一國兩制快要玩完了)。其他例子不勝枚舉:每年維園悼念六四的燭光晚會、法制完善的金融市場,既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之唯一出口,亦是內地高幹洗黑錢(貪污所得)的好地方,股票市場之作用就如東歐國家之賭場,一些十分荒僻的地方(保加利亞?)都設有賭場,就是方便高官洗黑錢!
返回主題:楊錫鏘牧師指出,在原文,第7、13節的「求」平安,並不能解釋為「祈求」上帝賜平安,而是解作「尋求」,是身體力行的為這個城市「尋求」平安,那牽涉和上帝同工之co-creation……我想,追隨基督的人,並不能將為這城「求」平安的重任外判(outsourcing)給上帝,不錯,缺乏反思及行動之「祈求」是病態的責任外判!
當然,在課堂上,我想起香港,邢福増所言香港痛的歷史(1949、1966、1967、1997、2014)、羅恩惠執導「消失的檔案」、林子穎之「地厚天高」、基督徒的善高虔誠祈禱,有些時候,祗是變相地將守護這個城市的責任外判了給上帝,然後自己繼續拼命賺錢,或是陪亞仔做功課。
我不會交$400去聽某神學家講田納克,如果我真係想認識Paul Tillich,我會用那幾百元去買一本他的書,當然,如果我有如斯奢侈的時間…..我會先讀Hannah Arendt,又或是卡繆之「鼠疫」。
又或者,用那幾百元,去尖沙咀商務買我最近寫的小說,實行自己小說自己買,以致可以早點再版!
我相信行動,因為行動界定身份,邱吉爾如是,卡繆如是,我嘗試努力走在他們的身影後面,我相信那同樣是走在基督的身影後面,Christ is the pioneer of our salvation (both in the context of battle field and athletic field), that is Hebrew 2:10.
香港人,太過大驚小怪,太快就選擇氣餒。卡繆在納粹佔領法國期間,是地下軍反抗組織,戰後,寫成「鼠疫」,鼠疫處處横行,他當然是指Nazi,而香港,快要成為疫埠了!在林鄭的威權政府治下……
我不想寫下去,有時不想再跟鄭若驊新聞,卑鄙是卑鄙人的通行証,高尚是高尚的墓誌銘,那是北島的詩。
留下回應
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 那個稱為基督教的品牌
Willis Wu
我算是半個果迷。 從iPhone、iPad、MacBook,我都慣用了蘋果的產品。 只是我並非完全的果迷。 畢竟我家沒有Apple TV,左手也沒有戴上Apple Watch。 然而果迷應該如何定義?若我認同蘋果那種簡約耐用的理念,繼而買上… 詳閱
- 「富足的人有禍了!?」
袁天佑
2019/2/17 顯現後第六主日 (路加福音六章20~26節) 路加福音六章20~26節,記載耶穌論及的福和禍。路加的記載,與馬太所記載的「八福篇」(太五3~12)不同。路加只是記載其中四福,看來是漏了提及「謙和」、「… 詳閱
- 中國神學家趙紫宸的愛情故事
邢福增
今天是2月14日,分享一下中國神學家趙紫宸(1888–1979)的愛情故事。 趙在17歲(1905)時,奉父母之命,和比他年長兩歲的小商人之女童定珍結婚。當時趙已在東吳大學就讀,童氏卻沒有接受教育,在文化水平上與… 詳閱
- 民主社會主義理念在北美
a_seed
我從小在紅色中國長大,人人都說中國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也就是在1949年,共產黨強行用武裝暴力實現了社會財產重新分配,或叫作“劫富濟貧”。然後共產黨實行的是“無產階級專政”,堅決打擊那些… 詳閱
- 從盧龍光事件、談ChurchToo的再思
殷琦
盧龍光ChurchToo事件可謂成為基督教二月的頭條新聞,外間暫時只能透過傳媒報導得悉事件,當時人亦未有現身解釋,故此誰對誰錯,暫且不論。但,我亦想就近年的ChurchToo事件,再思教會在牧養時/教會機構在處… 詳閱
- 兩年半按牧是怎樣發生的?
陳重鈞
前一星期和陳韋安博士茶聚談起教會,他問我對林國璋牧師一事的看法。我只溫柔回答:只對事,不對人。 這件按牧的事也一樣。先利申。 一件事,事緣是背後四件「似乎」的想像。 1. 某間網絡教會努力讓自己… 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