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與非信徒相處、比起信主的還要舒適一點。(下)
另一個不想與信徒相處的原因,是失望。
其實已經沒有給過期望了,為什麼還會失望的呢?原因是我對「基督徒」三隻字,很難不賦予一點期望-但,其實也不是什麼偉大的期望吧。
不知怎地,基督徒總喜歡為別人劃線,尤其是「道德的線」。基督徒總愛把非信徒的「屬世」看成「洪水猛獸」,外間就是「咆哮的獅子走來走去,尋找可吞吃的人」。好像自己的道德水平就很高、人家「未信主」的就很低,大家要小心提防似的(我相信越「靈恩」的教會情況越嚴重)。實際例子的話,可以有關婚姻議題(如非信徒就會婚前性行為、容易離婚)、性議題(非信徒同意同性戀)、家庭議題(非信徒家庭破碎不整全)等等,簡直到一種「非信徒妖魔化」的境地。
但,在我看來,這些「東西」、「議題」也是「道德水平」的一種嗎?在我而言,以下這些人之為人的美德素質更為重要,包括正義、為人正直、無偽、待人至少和善有禮、背後不說人壞話只說事實、不聽信蠶言、工作不需很努力但起碼完成本分(即有責任感)、不卸膊、能自省…難道我要求真的太高麼?
當中有不少,其實只是「勉強完成道德底線」就可以了,也不要求你「多做什麼好事」-坦白說,若果對方是基督徒,我會更容易對對方有這些期望。但遺憾地,在個人經驗中,不論教會抑或職場,總有一大堆連「道德底線」也維持不了的「信徒」-對呀,他們就是教會眼中「最屬靈」、返教會「最守規矩」、「最願意事奉主」的那一些人呀(我不是說做到上述三點就是壞人,而事實是有一部份壞的人卻是教會最「認為他們是很好」的人)。但背後做盡髒事的就是他們。
成為基督徒,也許大部分都不會殺人放火;但,這些隱而未見的罪,卻最容易侵蝕我們從上帝而來的良知。
而,自己遇見的事少、電視看見的事大。天天新聞報道中的那些什麼高官議員,多麼的「虔誠」、多麼的「屬靈」、又多麼的「媚共」(歡迎對號入座),想著想著實在難以不縐上眉頭:上帝呀,他朝我在天堂真的要見到他們嗎?我可以見的是劉曉波、德蘭修女、和一大堆未相信你而行事忠直的人們嗎(要知道基督徒是會認為「天主教徒」也不是「信耶穌」的一份子…)?
要是真的要見他們,我下地獄好了,天堂真的不是我杯茶。
所以嘛,我與「教會中人」相處,簡直有一種「道不同不相為謀」之感:大家執著的根本就不同。反倒在生活中,遇見不少未信主的(甚至信其他教),卻能做到表裡如一,行事忠直-這,也許就是我與非信徒相處、比起信主的還要舒適一點的原因吧。
一切一切,總叫我常用文首的圖去「勉勵」自己:好心幾廿歲人、就唔好(對基督徒)咁多幻想啦。
有時,與非信徒相處、比起信主的還要舒適一點。 系列
- 有時,與非信徒相處、比起信主的還要舒適一點。(上)
- 有時,與非信徒相處、比起信主的還要舒適一點。(下)
留下回應
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 當你失去平安時 (黃嘉漢牧師)
城滙網台 Urban Voice
特別多謝黃嘉漢牧師為城滙網台錄製”當你……”信息系列。 黃嘉漢(Tony Wong)畢業於多倫多Tyndale Seminary & University College,道學碩士-主修基督教教育事工(M.Div – Major in Educational Ministry),… 詳閱
- 讀《牧養,就是回到原點》的隨筆
牧羊犬
牧職不是職業,而是上主賜給蒙召者的召命。故此牧者的身分,比教會宗派更重要,因它不是按我們的感受,或由主教、會督所批准,而是上主准允。牧職不是晉升,而是莫大的恩典。 堂會把牧者規劃成職員,卻… 詳閱
- 兩年半按牧是怎樣發生的?
陳重鈞
前一星期和陳韋安博士茶聚談起教會,他問我對林國璋牧師一事的看法。我只溫柔回答:只對事,不對人。 這件按牧的事也一樣。先利申。 一件事,事緣是背後四件「似乎」的想像。 1. 某間網絡教會努力讓自己… 詳閱
- 貴圈真亂 — 談教內牧者假資歷的問題
馬斯特
去年本來想去《辨識A貨教師》的講座,因事忙缺席,看到基督教週報及時代論壇的報導,特別在基督教週報的報導《辨識A貨教師講座 仿冒牧者尋求認受》當中開了名,我就不諱名了。三位被認為是A貨的人物,分… 詳閱
- 由按牧規範到牧職重塑
馬保羅
非常欣賞胡志偉牧師近日所撰《不可匆忙按牧》(下稱「胡文」)一文,針對華人教會對按牧的不同理解、不同做法,以至是眾說紛紜的情況,提出一些眾教會可以共同接納的按牧規範。本文旨在回應胡文所建議… 詳閱
- 牧師這種職位
馬斯特
「牧師」究竟是一個頭銜、職位、召命、還是恩賜? 身為基督徒對於按牧當然並不陌生,也清楚在現實中,蒙召作全職事奉的,有傳道人及牧師之分,初入職者通稱傳道,捱三五七年,方能按牧成為牧師。華人教… 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