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職場、蔗民
小時候曾經學過點書法,長大後一直想重拾興趣,不過因種種原因擱下來。近來,終於立定心意,買了毛筆、墨水、紙,在網上找資料看看可不可以自學一下,定的目標很簡單,是可以自己寫揮春。
經過一輪的資料搜集,終於找了有「天下第一銘」之稱的《九成宮醴泉銘》來臨摹。幾個月之後,由於沒有名師指點,所以進度十分慢。在當中,我有一些感悟。
幾乎所有教人寫書法的,都會先臨摹書法大家的作品,所謂顏筋柳骨、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但是,在我練習的時候,為意到一個難題:這些人的作品,是千百年來公認最優秀的書法。一個初學者一開始便學習他們的筆法,起始難度十分大,很容易在初階段無法突破而放棄。
回想小時候學寫字的時候,當然不會一開始便鐵劃銀勾。在入幼稚園之前,花了不少時間,拿著顏色筆在圖畫簿上塗鴉,去掌握紙筆的用法,然後才到幼稚園正式執筆寫字,寫到歪七扭八,也不以為忤。直到長大後,才會對書法有追求,繼而練字改善。
一開頭便臨摹名家,反而不是自然的學習方法。
緣何又扯到職場之上呢?
之前我批評過,教會所謂的職場神學,過於集中在商場老闆、高管角度,令到出來的東西,多是「老闆神學」、「高層神學」,在職場上,能晉身那個階層的人有多少百份比?百份之一?所以他們分享的內容,一般打工仔多數無感,使得整個職場神學的建構,側重一端。
我覺得這種心態,與學書法時臨摹名家,如出一轍。
我猜想背後的原因,是教牧們未必理解職場,或者因為信心不足,所以搞職場牧養的時候,想當然地去找最成功的例子,認為他們必定有些心得可以分享給大家。同時,教會不乏成功中產專業人士,所以兩者一拍即合。
然而,我相信有八九成的打工仔,並非想追逐成功,打算成為業界翹楚、上市公司主席之類,而是僅僅希望在職場求存,希望一星期有幾日準時收工,老闆捽少一點,同事醒目少少,客人少點麻煩投訴。正如我學書法的目的,並非想成為書法家,只是想過年時寫幾張揮春祝賀一下。
這種情形下,教會的職場教導,當然出現嚴重錯配,你有你提供成功見證,我有我在台下爭扎求存,令到職場牧養事倍功半。跟據近日時代論壇的報導,有近四成人認為教會對職場信徒零關注,不可謂不嚴重。
筆鋒一轉,談談王礽福社長的《蔗民神學》,順道還一還文債。
在面書上與王礽福社長偶有交流,在書本面世前對他的蔗民神學經已略有所聞,到去年終於集結成書,一出版便買回來拜讀。
誠如作者所言,蔗民神學並非一套嚴謹的神學,更多像一套生活的體會及信仰反醒。高舉蔗民,其宗旨並非歌頌平庸及失敗,而是現今教會流行的成功學,以及所舉的成功見證,很多是百中選一,甚至萬中無一(當中有多少是真的也頗堪懷疑),與一般信徒的生命體驗有差距。我們亟需一套平凡的神學,給平凡的人。
林肯曾說:上帝一定很愛平凡的人,所以祂才造出很多平凡人。」
對蔗民來說,他們所圖的,其實是一個能讓他們在苦難中撐下去的說法,至於這個說法是否經得起知識份子的批判,並不重要。蔗民信仰,往往如是。
將三題題目串起的話,蔗民不想,也無力成為書法家,只想每年寫好揮春貼在門前,而且總是寫得東歪西斜。
不過,世事吊詭的是,蔗民無學識,無法將自己的信仰系統地歸納起來;缺乏包裝,很難吸引到教會邀請他們去講見證,宣揚他們的蔗渣人生。他們總是籍籍無聞,卻又為數不少,恐怕是蔗民的宿命,惟有盼望上帝加力給王社長寫多幾本。
留下回應
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 當你失去平安時 (黃嘉漢牧師)
城滙網台 Urban Voice
特別多謝黃嘉漢牧師為城滙網台錄製”當你……”信息系列。 黃嘉漢(Tony Wong)畢業於多倫多Tyndale Seminary & University College,道學碩士-主修基督教教育事工(M.Div – Major in Educational Ministry),… 詳閱
- 靈性導引的藝術—從失序到有序
Lectio Cultura Institute
如果輔導的基本技巧是聆聽,靈性導引的基本要素是洞察人心。早期沙漠教父即屬靈父親可以說是「靈性輔導」的創始人,洞察人心是他們的恩賜,他們能洞察人心是由洞察己心開始。屬靈父親因著操練禱告,漸… 詳閱
- 應為聖職人員的敗壞感到羞愧
馬保羅
據昨日傳媒報導,基督教界知名牧者,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前任會長盧龍光牧師,被投訴去年底性騷擾該會轄下一間學校的女職員,經校方內部調查後,於上月裁定有關性騷擾指控成立,須停止盧龍光牧師在該會學… 詳閱
- 由按牧規範到牧職重塑
馬保羅
非常欣賞胡志偉牧師近日所撰《不可匆忙按牧》(下稱「胡文」)一文,針對華人教會對按牧的不同理解、不同做法,以至是眾說紛紜的情況,提出一些眾教會可以共同接納的按牧規範。本文旨在回應胡文所建議… 詳閱
- 兩年半按牧是怎樣發生的?
陳重鈞
前一星期和陳韋安博士茶聚談起教會,他問我對林國璋牧師一事的看法。我只溫柔回答:只對事,不對人。 這件按牧的事也一樣。先利申。 一件事,事緣是背後四件「似乎」的想像。 1. 某間網絡教會努力讓自己… 詳閱
- 出或入埃及
龔立人
埃及在一般基督徒用語中是比較負面,埃及代表壓迫和不公義,所以,以色列人要「出」。這種對埃及的樣版印象對埃及並不公平,因為出埃及只是對埃及歷史其中一個片段,不是它的全部。相反,約瑟和馬利亞… 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