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雨傘思考之七: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下)
持續對話體現真正的合一
對我而言,真正的合一是我們在我們的獨特性中團結 (unity in our distinctiveness/uniqueness),而不是透過犧牲我們的獨特性 (unity at the expense of our distinctiveness uniqueness) 而達致的。而在當下被雨傘運動搖撼和衝擊的教會的場景中,就是體現在 (manifested in) 我們的持續對話 (engaged conversation) 上:我們會彼此不同意,我們會質疑對方每一個前設、推論和論據,我們會面紅耳赤地激烈爭辯,但我們從不會放棄對方和拒絕對話,無論大家的立場和看法如何,我們仍然選擇彼此聆聽、了解、思考對方的觀點,和作出回應,我們從不會滿足於自說自話後然後禮貌地握手離場。
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對此應該不會陌生:學術研究往往牽涉聆聽和了解不同的聲音:有些甚至包括對我們來說是天方夜談的聲音。但即使我們最後不同意,這些仍然是值得我們聆聽的聲音 (voices deserved to be heard),我們會仔細思考衡量不同的立場,我們會細心和耐心地回應,我們或許也會劇烈的維護自己的立場,但我們從不會自說自話,我們始終堅持對話,始終保持一種開放性,容讓自己在對話中被改變和被豐富 (enriched)。
這種持續性對話不但不是合一的相反,反而是體現了我們的合一:因為只有在合一的基礎上和前提下,只有我們確定我們必然被接納的前提下,我們才可以放心的就每一個問題和立場討論甚至爭辯。試想,你會否和萍水相逢的朋友深入討論或爭辯各樣敏感的議題呢?不會,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方是否會被我們所說的觸怒,也不知道對方是否能接納這個有這許多獨特想法的「我」。所以一般的社交場合,我們都只會談些不著邊際不痛不癢的風花雪月,禮貌地碰杯,禮貌地握手,然後禮貌地道別。我們從不會和陌生人針鋒相對。
只有和我們最好的朋友,我們才會與之爭辯和深入討論各個敏感議題,以至探索挑戰彼此的價值觀。我們敢於這樣做,是因為我們明白彼此的關係已不再是膚淺地建基於互相說一些討好的說話上,是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獨特性必然會被接納,是因為我們有一段已經建立了的關係,我們可以在這關係上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獨特甚至怪異的地方,我們可以誠實地、有血有肉地,在他們面前豐富地活著。這種前設的關係 (prior relationship),在教會的場景中,就叫做合一。
只有真正合一的群體才可以真正的持續對話,也只有可以這樣持續對話的群體體現出我們是真正合一的群體。我們誠實地將我們充滿稜角的生命鋪陳在弟兄姊妹面前,我們會互相爭辯和彼此糾正,但我們從不放棄對方。這才是合一的團契 (koinonia (κοινωνία)):充滿獨特性,也是有血有肉的。
「直到我們大家對神的兒子都有一致的信仰和認識」
這種內在的合一,最後必然指向外在合一的見證。教會不是辯論學會,持續對話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可以在我們的信仰上不斷彼此糾正和進深,「直到我們大家對神的兒子都有一致的信仰和認識」,令教會可以在世界中成為耶穌基督合一的見證。在這個關節上,教會領袖有責任在對話中為群羊提供屬靈的指導,包括指出一些明顯錯誤的教導,並藉此澄清我們的基本信仰。一些例如「信徒應該無條件地順服掌權者」的教導,都必須被指出和糾正。整個「後雨傘系列」某程度上就是為著這個目的而寫的。只有這樣,教會才能不但做到合而為一,更能「在真道上」同歸於一。
至於今天的教會領袖是否有這個能力做到這一步,他們本身是否仍然停留在基督道理的開端,只能重複一堆屬靈套語,甚至只懂跪拜瑪門和政權,則是另一個問題了。
結語:合而為一的心只能由聖靈所賜
體現合一的持續對話,以至在持續對話中接納對方獨特性,都並不是一般人會自然而然會做到的,因為我們總是和我們相近的人更投契,或嘗試令身邊的人和我們更相近。合而為一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保羅也強調那是聖靈所賜,而且是要我們竭力保守的。但我們不能因為真正的合而為一這個目標困難和似乎不能達到,就以次等的「河蟹式合一」取代,以為將紛爭消滅就等於真正的合一。這樣不但只是自欺欺人,而且令教會受制於一次又一次的社會分裂中,每次都只能隨著社會動盪而分裂,不能分別,無以為聖。更甚者,甚至因為教會容不下劇烈的持續對話,令我們的信仰流於膚淺表面和風花雪月,最終無法在這個扭曲的世代作鹽作光。
(歡迎網上廣傳)
後雨傘思考 系列
- 後雨傘思考之一:給以色列惹麻煩的這個人就是你嗎?
- 後雨傘思考之二:願你的國降臨:民主、天國、終末(一)
- 後雨傘思考之二:願你的國降臨:民主、天國、終末(二)
- 後雨傘思考之二:願你的國降臨:民主、天國、終末(三)
- 後雨傘思考之二:願你的國降臨:民主、天國、終末(四)
- 後雨傘思考之二:願你的國降臨:民主、天國、終末(完)
- 後雨傘思考之三:你們要作我的子民
- 後雨傘思考之四:月朔幾時過去?:反思中環價值
- 後雨傘思考之五: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
- 後雨傘思考之六:你們如果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一)
- 後雨傘思考之六:你們如果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二)
- 後雨傘思考之六:你們如果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三)
- 後雨傘思考之六:你們如果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四)
- 後雨傘思考之六:你們如果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完)
- 後雨傘思考之七: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上)
- 後雨傘思考之七: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下)
留下回應
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 為何教會不是藍就只會是某種中立?
Bilibala
其實中立是否代表客觀?定還是兩邊都唔幫,保持沉默,又或者做大好人,叫雙方有理冇理,忍讓下,原諒大家,最緊要合一,一團和氣呢? 按著人事物的不同,中立的站立點也可以不同,更何況許多社會大型爭… 詳閱
- 牧人心聲 – 教會保藍或中立的23個理由
Bilibala
上帝賜羊群獅子或狼管治的童話故事 如果你係羊,你會揀獅子還是狼呢? 如果未聽過這故仔,請先睇片! (from 毛記電視) 我不知道你的選擇(如果有,除非冇),但我可以肯定如果俾華人教會㨂,一定揀中立。 因… 詳閱
- 教會,我不要你的不反對通知書,我要你的支持
Sunny Leung
每次的社會震盪都震走了教會內不少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年輕信徒,有見及此,我相信有些教牧因而在自己堂會裡不少年輕信徒積極參與社運時,開始對年輕人的行動表示理解和接納,而教牧這樣的表態已獲得不… 詳閱
- 論教會應謹守政治中立原則的錯謬
馬保羅
最近,蕭壽華牧師在其堂會刊物發表了《教會是政治中立的屬靈群體》(下稱《教文》)一文,結果在教內引起很大迴響與爭論。 蕭牧師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資深牧者和屬靈前輩,過去幾十年來都忠於其牧養職事… 詳閱
- 和平國度,和平之君
袁天佑
2019/12/8 將臨期第二主日 (以賽亞書十一章1~10節) 若大家能在這將臨期中,細看這幾個主日舊約的經課(以賽亞書二章1~5節;十一章1~10節;三十五章1~10節;七章10~16節),大家都會發現,幾段經文都朝向一個理… 詳閱
- 回應蕭壽華:〈教會是政治中立的屬靈群體〉 ─ 光復香港教會的信仰詮釋與倫理實踐
編輯同工
[本文蒙作者允許轉載] 香港社會在二零一九年經歷了極不平凡的躁動與撕裂,對香港教會來說,亦然。教會作為社會中的一員,自然不能置身事外。甚至,經此一役,香港教會的信仰詮釋與倫理實踐必然加速迎… 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