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版瓦礫桶-以色列加沙衝突更新
冰桶挑戰風靡全球,呼籲了無數人關心一個以前不為人知的怪病 ALS,希望更多人捐款支持醫學研究,幫助一下患此怪病的人。
8月25日,加沙記者 Ayman Aloul 發明了一個巴勒斯坦版的「冰桶挑戰」,不過,所用的材料不是冰水,而是遍滿加沙土地的瓦礫。
以色列加沙之爭仍然未得解決,今天(8月25日)已是以色列發動保刃行動的第50天(7月8日開始),按聯合國報告:巴勒斯坦死亡人數達2,042;其中1,444是平民,當中有491位是孩童(其中有327位是12歲以下),現時有46萬人無家可歸(是加沙人口四分一以上),共有28萬要暫住聯合國避難所,最少有37萬3千兒童需要直接和專業的心理輔助,因為加沙兒童出現不同心理精神的病徵:尿床,過份依附父母,發惡夢。可惜,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現在只有50位心理學家,為當中的3,000位兒童提供服務。
週一(8月25日),哈馬斯繼續向以色列發射超過120枚火箭,其中四支擊中南部民區,多個以色列家庭被迫疏散。上週五(8月22日),加沙炮火導致一位4歲以色列男童身亡,內塔尼亞胡加強以軍對加沙的空襲。8月23日有,黎巴嫩有一枚炮火射入以色列北部。8月24日晚,亦有5枚炮彈從敘利亞射入哥蘭高地。1。昨日(8月24日),加沙市一棟十二層高的Al Zafer大厦,被以軍猛烈空襲而倒塌,為以色列對加沙空襲最大一次的破壞。
以色列加沙雙方在埃及的和談一度破裂。因為哈馬斯堅持,長期停火的條件包括:以色列解除對加沙八年嚴厲的海陸空封鎖,讓加沙人民可以自由通商,加沙可建立自己的海港和機場,直接由聯合國管理,加沙邊境交由聯合國軍隊巡邏等等。2以色列要求加沙全面非廢除軍備。
雖然在8月25日,哈馬斯領袖哈立德·馬沙爾(Khaled Meshaal),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亞巴斯(Mahmud Abbas),曾就加沙情況於卡塔爾進行會談,但會談並未帶來重大的進展。
由埃及主持的和談仍然未見曙光。阿拉伯-英國關係促進會主任Chris Doyle說:「對於以色列,他們不希望傳出一個消息,說哈馬斯使用武力和火箭彈,在某程度上可得回報,這將使內塔尼亞胡難以向國內交代。哈馬斯方面,它也要向人民交代,到底經過這輪可怕的襲擊,達到了什麼目的?有沒有解除圍困,如果沒有自己的港口和機場,流血為了什麼?雙方在這場危機當中均需要出路,而這就是中介者埃及的責任。但是,其中一個挑戰是,以往雙方均信任埃及,現在哈馬斯卻不信任埃及。」3如果和談仍未見起色,看來加沙問題會被引進國際法院,這對雙方都會不利。這場戰爭之前,以色列的國際形象已嚴重受損4。
在這場以色列加沙衝突當中,值得一提的可算是八月初的一單新聞。著名的猶太大屠殺生還者Elie Wiesel在各大報張刊登廣告,指責哈馬斯人盾戰術是「嬰兒祭祀」(child sacrifice)。廣告標題:「猶太人在3,500年前已屏棄嬰兒祭祀。現在哈馬斯使其死灰復燃」。廣告立即引起不少激烈的反對,包括已退休的Baylor University猶太研究教授Marc Ellis,他指在以色列國家安全的祭壇上,喪失生命的是巴勒斯坦兒童5。
8月23日,327位猶太人大屠殺生還者和其後代在紐約時報刊登公開信,指責Elie Wiesel濫用歷史,意圖將以軍攻打加沙合理化。公開信亦指責以色列對加沙的軍事佔領與屠殺加沙的巴勒斯坦人。6共中發言人說:我們想宣告,Wiesel不是所有猶太人的發言人。
更另筆者感不安的,就是在網上看到一些極端時代論派人士的言論,說:「以色列將周邊阿拉伯列國簽署七年和約是合乎聖經的。簽署這一和約將是大災難的開始,與此同時,以色列將被允許建造聖殿,並再開始祭祀。過了三年半之後,和約會瓦解,國際軍隊會大規模地攻擊以色列。這會前所未有的戰爭。以色列將被摧毀,以色列人便會認識誰是他們的彌賽亞,有些人會接受耶穌,並會復活,在大災難之中生還。作為基督徒,讀到這些報導,我感到十分興奮,因為這意味著耶穌很快回來。當這些事開始發生時,你要站起來,抬起頭,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路加福音21:28)。我為耶路撒冷的和平祈禱,我希望這會感動人的心。平安。」
這種把聖經和啟示錄當作新聞報章的解讀,仍常見於不少保守教會當中,實在可惜。有些人有意無意地,受這類的神學和未世論影響,認為信徒必須要無條件地支持以色列。任何對以色列的批評,均認為是撒旦的作為。
筆者亦有類似的親身經歷。有一年,有位牧師聞說我帶隊去幫助一個巴勒斯坦基督徒的事工,他居然立刻說,我正在參與撒旦的工作!怪不得,有人說,基督徒是中東和平的絆腳石之一。
耶穌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馬太福音5:9)
備註:
- “LIVE UPDATES: Operation Protective Edge, day 48, Haaretz, August 25, 2014, http://www.haaretz.com/news/diplomacy-defense/1.612139 ↩
- Ira Glunts, “Report: Hamas offers Israel 10 conditions for a 10 year truce, Mondoweiss, Julyl 16, 2014, http://mondoweiss.net/2014/07/report-israel-conditions.html ↩
- “Qatar hosts Abbas-Meshaal meeting over Gaza, Middle East Eye, August 21, 2014, http://www.middleeasteye.net/news/qatar-hosts-abbas-meshaal-meeting-over-gaza-695551852 ↩
- Zvi Bar’el, “Internationalizing Gaza disadvantages Israel, Haaretz, August 25, 2014, http://www.haaretz.com/news/diplomacy-defense/.premium-1.612192; Nidal Al-Mughrabi, “Hamas backs Palestinian push for ICC Gaza war crimes probe, Reuters, August 23, 2014,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4/08/23/us-mideast-gaza-icc-idUSKBN0GN09320140823 ↩
- Marc H. Ellis, “Elie Wiesel plays the Holocaust trump card in Gaza, August 4, 2014, http://mondoweiss.net/2014/08/wiesel-holocaust-trump.html ↩
- “Holocaust survivors condemn Israel for ‘Gaza massacre,’ call for boycott,” Haaretz, August 23, 2014, http://www.haaretz.com/news/diplomacy-defense/1.612072 ↩
留下回應
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 牧師這種職位
馬斯特
「牧師」究竟是一個頭銜、職位、召命、還是恩賜? 身為基督徒對於按牧當然並不陌生,也清楚在現實中,蒙召作全職事奉的,有傳道人及牧師之分,初入職者通稱傳道,捱三五七年,方能按牧成為牧師。華人教… 詳閱
- 香港信徒可以如何開始思考後真相文化
張國棟
這兩天在臉書裡看著一些人粗淺地講後真相時代和香港教會,我感到嘆息,特別是,用「大家要努力求真」來回應後真相時代,根本就無視其中的文化結構問題。想了想,不如寫一篇短文分享這個想法,或許對讀… 詳閱
- 誠實話確實不好說
Snow 施諾
弟兄一向認為牧師沒有講道恩賜,有一回竟然誠實到私下打電話到牧師府上,問他是否清楚神的呼召做牧師。 看過馬斯特弟兄的《誠實選擇了我》,感覺到做人也好,做信徒也好,不可以凡事誠實。 馬弟兄的文… 詳閱
- 由按牧規範到牧職重塑
馬保羅
非常欣賞胡志偉牧師近日所撰《不可匆忙按牧》(下稱「胡文」)一文,針對華人教會對按牧的不同理解、不同做法,以至是眾說紛紜的情況,提出一些眾教會可以共同接納的按牧規範。本文旨在回應胡文所建議… 詳閱
- 讀《牧養,就是回到原點》的隨筆
牧羊犬
牧職不是職業,而是上主賜給蒙召者的召命。故此牧者的身分,比教會宗派更重要,因它不是按我們的感受,或由主教、會督所批准,而是上主准允。牧職不是晉升,而是莫大的恩典。 堂會把牧者規劃成職員,卻… 詳閱
- 出或入埃及
龔立人
埃及在一般基督徒用語中是比較負面,埃及代表壓迫和不公義,所以,以色列人要「出」。這種對埃及的樣版印象對埃及並不公平,因為出埃及只是對埃及歷史其中一個片段,不是它的全部。相反,約瑟和馬利亞… 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