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影片與教牧身分
「看電影與看書,筆者視為解壓的消遣,不是因為時間多的是,乃只因面對生活與事奉,感受頗為沉重。戲院裡光影世界,開啟另一扇窗,使我遊走於虛實之間;影片有時於我也起著某種治療效用。
《飛鳥俠》(Birdman)「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引導觀眾隨著男主角(Michael Keaton)身影進出,反映影藝世界的膚淺、功利、跟風與凉薄。這位過氣明星揮之不去是「心魔」(《飛鳥俠》影子)常發出的控訴。Keaton要作話劇導演,不賣弄特技、血腥與色情,但觀眾喜歡是他光著上身只穿內褲的模樣。Edward Norton的角色,現實生活的愛情是「無能」與「不振」,但演戲時卻判若兩人,我們要問哪個才是真實。
《永遠的愛麗絲》(Still Alice,台譯為《我想念我自己》,與原著小說同名),女主角愛麗絲(Julianne Moore憑此片而奪影后)是心理語言學教授,50歲確診為「阿茲海默症」(通稱「腦退化症」),她失掉了記憶,甚至語言溝通的能力,她是否原來的愛麗絲?借用侯士庭 (James Houston) 的說法,他於《金齡教會的願景》(A Vision for the Aging Church) 第16章提及這本感人小說《我想念我自己》 :「潔諾娃 [原著作者]高明地描述愛麗絲的病情持續進展,最後甚至無法認得丈夫、不知道自己身在自家的渡假小屋中。此時,愛麗絲的內心世界變得像冬天的白雪一樣只剩空白…《我想念我自己》讓讀者對當代文化提出疑問:追求事業野心而失去了愛,或者被疾病剝奪腦力,究竟哪樣是最慘的萎縮?」(186-187頁)
另一套影片《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以Chris Kyle真人真事搬上影幕。男主角來自達拉斯基督教家庭長大,父親教導世人分為三類:狼、羊與牧羊犬。Kyle立志做牧羊犬,保護家人與國家安全,以準確槍法消滅了160名敵人,便是神聖使命所在。但Kyle的危機是離開了戰場,他不知自己是誰,怎樣與妻兒相處?從Kyle身上,我想起自己及其他男性教牧,也會是不自覺的工作狂或事奉狂,過度投入於教會事工卻不能適度抽離。
《飛鳥俠》、《永遠的愛麗絲》與《美國狙擊手》不約而同,探討同一主題:身分危機。飛鳥俠面對是「名氣」與「受人歡迎」的考驗,大多數人甚至劇評人或娛樂圈記者都有「無知的美德」(the virtue of ignorance),教牧要「媚俗」遷就大眾而能成功,或享有心靈的真自由。愛麗絲與Kyle要問:「專業的我」(professional self),或「功能的我」(functional self)與「個別的我」(personal self),哪個才是「真實的我」(authentic self)?
教牧一旦退下舞台,他/她仍否有其身分?教牧忠心盡責做好牧羊犬,然而拯救世界或改變社會等神聖使命,不應使我們失掉了「做人」的基本生活。愛麗絲於阿茲海默症學會發表演說,是影片高潮之一,剖白要學做「失掉大師」(master of losing),我們何嘗不是?
電影有時把你帶進真假難分的世界,《飛鳥俠》反映的娛樂圈與教會界也是不分伯仲,只不過語言技術不同;失掉教席的愛麗絲展示是50歲就要宣布提早退位的教牧,離開了功能與專業,教牧還有否其真正的我?
留下回應
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 讀《牧養,就是回到原點》的隨筆
牧羊犬
牧職不是職業,而是上主賜給蒙召者的召命。故此牧者的身分,比教會宗派更重要,因它不是按我們的感受,或由主教、會督所批准,而是上主准允。牧職不是晉升,而是莫大的恩典。 堂會把牧者規劃成職員,卻… 詳閱
- 不可匆忙按牧
胡志偉
引言 「不要匆匆忙忙地替別人按手,也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潔。」(提前五22,《新譯本》) 華人教會對「按牧」理解不一,尤其是獨立堂會,因而「按牧」一事處理不當,帶來對堂會與教牧的… 詳閱
- 由按牧規範到牧職重塑
馬保羅
非常欣賞胡志偉牧師近日所撰《不可匆忙按牧》(下稱「胡文」)一文,針對華人教會對按牧的不同理解、不同做法,以至是眾說紛紜的情況,提出一些眾教會可以共同接納的按牧規範。本文旨在回應胡文所建議… 詳閱
- 「富足的人有禍了!?」
袁天佑
2019/2/17 顯現後第六主日 (路加福音六章20~26節) 路加福音六章20~26節,記載耶穌論及的福和禍。路加的記載,與馬太所記載的「八福篇」(太五3~12)不同。路加只是記載其中四福,看來是漏了提及「謙和」、「… 詳閱
- 從盧龍光事件、談ChurchToo的再思
殷琦
盧龍光ChurchToo事件可謂成為基督教二月的頭條新聞,外間暫時只能透過傳媒報導得悉事件,當時人亦未有現身解釋,故此誰對誰錯,暫且不論。但,我亦想就近年的ChurchToo事件,再思教會在牧養時/教會機構在處… 詳閱
- 誠實話確實不好說
Snow 施諾
弟兄一向認為牧師沒有講道恩賜,有一回竟然誠實到私下打電話到牧師府上,問他是否清楚神的呼召做牧師。 看過馬斯特弟兄的《誠實選擇了我》,感覺到做人也好,做信徒也好,不可以凡事誠實。 馬弟兄的文… 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