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教雜談(十一)-成長與牧養:神學教育中的牧養成長
前言:
自從在神學院道學碩士畢業的十餘年,筆者蒙神引領在多倫多,愛民頓、溫哥華及卡加里牧養華人教會。而我亦有機會在大型、中型及小型華人教會牧養群羊。同時亦有機會參與神學教育及宗派區會的服侍。回望這些經歷,我也問自己:神學教育如何栽培我在不同的地方教會及不同範疇牧養神家?當細心思想時,神學教育的經歷不斷幫助我成長,成為侍奉上帝的僕人。
終身學習的牧人:
當我進修道學碩士的時候,我發現學習神學真是學海無涯的體會。相比浩瀚的神學傳統,三年的學習只是滄海一粟。當年主修基督教教育的課程時,我有機會學習到「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的重要性:作為成年人,當我們面對工作環境的轉變時,我們要在工作上的知識及技巧上成長。同樣地,因為教牧所服侍的群體會不斷轉變,教牧亦要在知識及技巧上不斷成長1。因此,自從道學碩士畢業後,我就不斷進修:不論是自修閱讀、參與講座、修讀科目、及至現在修讀博士課程,我都沒有停下學習的機會。這是使我在聖經、神學、牧養等知識上成長。更重要,我不斷在聖經的話語上長進,作為傳「道」人,真的有如母羊一樣,吃下靈糧、反覆思想、學以致用,才能在聖靈的引導及幫助下,得著靈奶,餵養羊群。牧人是先受聖靈及聖言洗滌生命,才能成為上帝話語職事的工人。終身學習是牧人必須持守的操練,亦是在神學教育上所養成的好習慣。
終身受塑造的牧人:
當年在牧養過程中,面對牧養上的複雜處境,人際間的難題困局。心靈世界飽受衝擊,成為受傷的牧人。然而,感謝上帝的恩典,一方面得到屬靈指導及心靈輔導的幫助,面對自身成長所帶的幽暗面,處理從成長到牧會所帶來的傷痛,體會上帝的恩典及醫治。同時,當我再回到神學院進修教牧關顧的科目時,這更推使我明暸自己本身能成為傷害他人的受傷者,但因著上帝福音的大能,在聖靈的安慰及醫治下,成為了「受傷的醫治者」。在聖靈的光照下,我學習接納自己的軟弱與傷痛。同時,我亦接受上帝的安慰與醫治,深深體會上帝就是完全接納我這個破碎的生命。當經歷上帝的醫治時,我不只放過了自己,亦同時能夠放過身邊的人。因著得到上帝的安慰及醫治,體會了上帝的大愛,從而可以將上帝的愛帶給他人。若牧養包含著一種關愛的關係,在不同的教會及群體中,牧養就不只是一種學問、一種技巧,而且是包含著一種愛的投身及委身。一個牧人在神學教育的學習中,就是終身體會被基督的愛所醫治及受塑造的旅程,從而使牧者用一生學習成為愛的使者。
終身委身使命的牧人:
當我初入神學院時,我常以為在課堂裏可以學習到一些立即可用的事奉方法及技巧,即時套用在事奉的處境。然而,在神學進修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發現牧人是要有如宣教士一樣,要心裏領受上帝的使命,眼看觀察社區及教會的需要,細心反省福音如何能夠在所牧養的教會及社區中,真正成為從神而來的「好消息」,以合適的方法,將褔音帶到教會所身處的人間。神學教育是培育牧者對福音工埸及教會的委身,不迷信「成功」的教會模式及方法,卻在觀察、祈禱、反思及計劃後,踏實地將福音在教會所處身的社區表達及傳揚出來。記得當年在一個宗派,以區委員的身份,協助區監督服侍。當中除我以外,所有區委及區監督都是加國本土白人。當時,我曾不經意分享另一個宗派的植堂策略:母堂必須差遣一百人開新的植堂。其中一位出身農民的年長區委向我微笑,之後就說:「請將五十人給我,我的教會在鄉間,總人數只有五十人。」之後,我才醒覺現在這區會內的教會都是小型的鄉鎮教會。這位慈祥的長者向我微笑後,我們就一起大笑:雖然不會有五十人會移居到他的鄉鎮植堂,但鄉鎮教會也可以忠於福音,成就天國的使命。真的,終身委身上帝的使命,踏實見證福音於社區,這是牧人在神學教育的學習路上必須不斷學習的新功課。
終身的成長
神學院的課程是有終結的一天,然而,在神學院的學習是開展牧者們一條成長之路:在神學教育的學習旅程上,牧者是終身學習的牧人、終身受塑造的牧人、終身委身使命的牧人。牧者在牧養的處境上不斷成長,不斷學習成為上帝的工人。真的,每一位工人,包括我,在上帝面前都有新功課!
基教雜談 系列
- Wickett, Reg. “Adult Learning Theories and Theolog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Adult Theological Education 2, no. 2 (October 2005): 154. ↩
留下回應
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 論教會應謹守政治中立原則的錯謬
馬保羅
最近,蕭壽華牧師在其堂會刊物發表了《教會是政治中立的屬靈群體》(下稱《教文》)一文,結果在教內引起很大迴響與爭論。 蕭牧師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資深牧者和屬靈前輩,過去幾十年來都忠於其牧養職事… 詳閱
- 塑造基督徒生活圈:初探
Gerry Kwan
在香港抗爭漸趨激烈之際,「和理非」一方行動亦相應地升級,衍生出「黃色經濟圈」的生活(消費)形態,亦有基督徒提出類似的「黃色教牧」和「黃色教會圈」(然而筆者反對這種分類,下文將提及)。就著… 詳閱
- 尋道─愛與和平的膠論
吳家俊
近日香港面對極大的人道危機,流血、受傷、死亡、自殺等之事不絶。歷史告訴我們在革命抗爭之中,生命犧牲的事難免,面對生命的離開難免傷感,這是人之常情。可是現在香港面對著是濫捕、濫暴的事件,更… 詳閱
- 理大尋羊
牧羊犬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見如何?他豈不留下這九十九隻在山上,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若是找到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 詳閱
- 「自由市場學」– 又有白痴扮大師
Gordon Wong
之前寫過基督教中「無知扮大師」的一個人物。今天一起來,見到一篇一個香港地產經紀佬的文章,說甚麼「黃色經濟圈」不會成功,因為違反自由經濟定律云云,他在文章中又想騎劫經濟學大師彿利民,但是卻… 詳閱
- 和平的盼望
袁天佑
2019/12/1 將臨期第一主日 (以賽亞書二章1~5節) 反修例風波持續了差不多半年(6月9日至今,尚差8天,便6個月了)。在6月,反修例的抗爭都是以較和平的方式進行。可惜的是,經過一百萬、二百萬人遊行反對下… 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