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給福音機構同工一點尊重嗎?
[本文蒙作者允許轉載]
大部份願意選擇在福音機構「工作」的同工,都是出於一顆單純事奉的心,是他們信仰生命的自然流露,也是對上帝的愛的認真回應。他們真實地放下了原有的薪酬福利,離開原本安舒、穩定的生活,帶著自身已有的學歷、經驗、專業進入機構,去關懷服侍一些活在困難、痛苦中的人。用上自己最好的去服侍最有需要的,這是他們的在地使命。喜見他們在聽道以外願意行出所聽的道,活出信仰、見證上帝,每一位機構同工都是我的榜樣。
福音機構不像教會,沒有「會友」每月的恆常奉獻,對於一些不受政府社會福利署資助的機構(non-subvented NGO),如工福、睦福、禧福及新福,他們的經營便相對更加困難。因此,這類機構都需要尋找不同的資源、嘗試不同的方法來支持他們的核心服務,例如,工福的社工同工會用他們的專業為其他機構、學校提供正常的社工服務,以支持機構的關懷貧窮家庭事工及戒賭宣教事工等服務經費。這都是同工們對機構使命的認同,看見服務使用者的需要而生的行動。可是,當有機構、學校要與福音機構合作時,他們常有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概念,就是福音機構的同工有的是謙卑服侍、受苦的心志,服務是不應該收費、也不應該有定價的。他們真心相信自己在為機構同工提供服侍的機會,事實上卻在不斷踐踏同工的專業、欺壓願意服侍的人,混淆事奉者的使命。
沒有預算budget是慣常的原因,言下之意是,有預算budget就不用找你們這些福音機構了。感恩的是我每次聽見這樣的「要求」仍然有一點氣,也許是一點貧窮人的骨氣,不妥協、不折腰,寧願拿不到薪金,也要保護同工的專業、機構的形象。機構同工也有家庭、也有生活的需要,他們已經願意接受一個無可再低的薪金,更要在幻得幻失之間,憑信心經歷每個月的生活,真心不明白,為何這些要跟我們「合作」的機構和學校,還要不斷跟我們這些貧窮的福音機構討價還價,不能給予同工們應有的支持與尊重?
最近,有一所學校說要跟我們「合作」,要求我們提供專業的註冊社工,並安排18戶貧窮家庭給他們的學生作分組探訪。為了讓學生深刻地認識貧窮,學校要求每組要有4次探訪,即是要安排4天的活動,每天探訪活動後要有debriefing,約3小時內完成。2位註冊社工、4天共12小時的工作,加上活動前18戶貧窮家庭的聯絡及安排,值多少錢?答案是0,學校沒有預算。禮貌地用了一天的時間解釋我們的困難,校方回覆:4天的活動最多只能付$2,800。
對不起,我們所領受的呼召是關懷幫助真正的貧窮人,不是為不作活動預算的機構或學校提供廉價服務的。說白一點,你們絕對不是我們服侍的對象,請不要會錯意,也請不要繼續用這樣的方式去剝削福音機構的同工,尤其是教育的同仁。
歐偉民
留下回應
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 尋道─愛與和平的膠論
吳家俊
近日香港面對極大的人道危機,流血、受傷、死亡、自殺等之事不絶。歷史告訴我們在革命抗爭之中,生命犧牲的事難免,面對生命的離開難免傷感,這是人之常情。可是現在香港面對著是濫捕、濫暴的事件,更… 詳閱
- 回應蕭壽華:〈教會是政治中立的屬靈群體〉 ─ 光復香港教會的信仰詮釋與倫理實踐
編輯同工
[本文蒙作者允許轉載] 香港社會在二零一九年經歷了極不平凡的躁動與撕裂,對香港教會來說,亦然。教會作為社會中的一員,自然不能置身事外。甚至,經此一役,香港教會的信仰詮釋與倫理實踐必然加速迎… 詳閱
- 塑造基督徒生活圈:初探
Gerry Kwan
在香港抗爭漸趨激烈之際,「和理非」一方行動亦相應地升級,衍生出「黃色經濟圈」的生活(消費)形態,亦有基督徒提出類似的「黃色教牧」和「黃色教會圈」(然而筆者反對這種分類,下文將提及)。就著… 詳閱
- 信仰百川每週精選20191207
編輯同工
最新文章 Gerry Kwan — 塑造基督徒生活圈:初探 吳家俊 — 尋道─愛與和平的膠論 袁天佑 — 和平的盼望 龔立人 — 如何警醒地過今生? Gordon Wong — 「自由市場學」– 又有白痴扮大師 Bilibala — 為何教會不是藍就… 詳閱
- 和平的盼望
袁天佑
2019/12/1 將臨期第一主日 (以賽亞書二章1~5節) 反修例風波持續了差不多半年(6月9日至今,尚差8天,便6個月了)。在6月,反修例的抗爭都是以較和平的方式進行。可惜的是,經過一百萬、二百萬人遊行反對下… 詳閱
- 理大尋羊
牧羊犬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見如何?他豈不留下這九十九隻在山上,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若是找到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 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