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者
事奉,需要的從來不止於人的熱心、也需要人的時間。
誠如情人間的相處。當你口裡說如何重視二人的互動、盼望跟對方成為一生的同行者,卻不願意為自己所愛的一位留下半點共處的時間和空間,二人的關係也只會輕薄得如一紙糖衣。
文士問到耶穌哪一條誡命最為重要的時候,他回答文士說:先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其次就是愛鄰如己。耶穌並不希望文士把信仰理解為一種含糊的指引,卻希望對方知道信仰的基礎建立於與人的互動,因此特別以「愛鄰如己」作為第一條誡命的補充。
當我們說事奉是每一個基督徒的使命,愛鄰如己就是事奉的根基。
然而生活總是教人矛盾乏力。繁忙的城市節奏,讓我們感到各種來自工作、家庭和學業的壓力。有時候,我們為了在勞碌的處境發掘意義、也為了消減從壓力帶來的負能量,也只有四處發掘興趣和體驗,務求令每天的時間表充斥得滿滿,藉以轉移內心的不安。
只是當我們耗盡了每天僅有的二十四小時,生命也再沒有空間預留給身邊重視的每一位,更枉論為他人作服事。當教會呼籲我們要身體力行關心弟兄姊妹的同時,我們疲乏的內心卻把這類教導自然過濾,然後禁不住的說一句:「對唔住,我真係好忙。」
耶穌的教導從來不是一種離地的指引。「第二是:『要愛鄰如己。』」(可12:31上),顧名思意就是把別人的生命看為自己的生命;若採用現代的詞語,則是一份「同理心」。作為神職人員,你發覺自己在講壇上說的容易、行的困難,也自然想到弟兄姊妹實踐信仰方面的掙扎;作為一位上司,你發覺自己每天朝九晚七的工作讓你充滿疲態沒有私人生活,也自然想到公司裡仍然有不少同事工作至深夜時分;作為一位學生,你發覺自己被罰留堂而未能跟其他同學一起享受放學的樂趣時,也自然想到陪著你OT工作的老師。
耶穌提出的第二誡命,是要我們思想自己生命是否為主盡忠的同時,也敏感於身邊面對生活掙扎的每一位。事奉的基礎不在於事情的本身,卻在於事奉方向是否以一份同理心服事鄰舍、繼而見證基督。至於對人的服事,不在於你當下是否熱情滿溢,卻在於你是否為鄰舍擺上時間。
記得一次邀請天行者國際使團攜同一位無家者到教會的大專生營會分享。無家者提到自己除了露宿街頭,生活日常對他來說並不困乏。不過相對於物質需要,對方反映甚少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生命上的掙扎和困境。物資以外,他更希望擁有能夠分享內心的「朋友」。
若我們就是連聆聽對方的時間也沒有,又如何談得上為對方的需要付出?當我們連為鄰舍付出的動力也欠奉,又如何談得上事奉上帝、作基督美好的見證?
事奉,需要的從來不止於人的熱心、也需要人的時間。
留下回應
相關文章
精選文章
- 早已忘記
Nelson Lam
還有不多的時間,2019年的聖誕節又來了,今年各大小商場已沒有大型的佈置,就連尖沙咀碼頭也沒有過去的裝飾。昨天去到尖沙咀食晚飯,人數少之又少,已沒有甚麼聖誕氣氛可言。或者是因為社會事件,大眾也… 詳閱
- 誰可拿起「反割蓆」的石頭?
編輯同工
[本文蒙作者允許轉載] 我不介意信徒為了香港政治而分裂,理由十分簡單,但已足夠有力。首先,信徒在很多小事上都會樂意隨時跟別人割蓆,不論是因為大家怎樣看預定論或水禮,抑或是否認同拗直治療,或… 詳閱
- 解放神學與當下場景
胡志偉
解放神學一向不是華人神學圈子的 Cup of Tea (杯中茶),多談巴特、莫特曼、侯活士,也甚少討論古提雷茲(Gustavo Gutierrez)。 筆者於20年前(1999年)曾就龔立人撰寫《解放神學與香港困境》寫了一篇回應文章,收錄於… 詳閱
- 湊仔,其實是一種靈修
Willis Wu
兒子出生三個月,成長的節奏逐漸穩定下來,也算讓太太和我放下心頭大石。 作為青少年傳道,牧養工作需要兼顧教會和學校兩處平台,一直以來也少有full day休假。幸而太太的上司體諒,鼓勵她放產假之餘也另… 詳閱
- 但願世界善良得能讓他們好好生活
Charis Hung
上星期訪問了一位失明兼中度智障的孩子,說訪問不如說只是艱難地聊天,完全沒有辦法好好溝通,只能問一些非常非常簡單的問題,比如開不開心,喜不喜歡這類是非題。 上年曾接觸過輕度智障的學生,沒想到… 詳閱
- 20191208證道:以喜樂的心等候主
Peter Koo
https://docs.google.com/uc?export=download&id=12aDRKAOEewrcLtMuZJU8-JHBvj3fiZQM#.mp3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2aDRKAOEewrcLtMuZJU8-JHBvj3fiZQM/view?usp=sharing 或 https://1drv.ms/u/s!AvAmzmtESYEAdbYSHQhEwqk6Z_Y?e=oB1dTu… 詳閱